如果说子宫是胎儿居住的“宫殿”,那么子宫内膜则是宫殿中孕育生命的“温床”。
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,基底层不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,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;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,月经期坏死脱落。
子宫内膜既是经血的主要成分,也是孕育胚胎的“土壤”。它为胚胎的生殖发育提供营养,如果等不到受精卵来临,它会每月一次自然脱落排出体外形成月经。
根据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,子宫内内膜可以分为3期,分别是:增生期,分泌期,月经期。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。
1、增生期:即月经周期的第5-14日,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。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,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。
2、分泌期:即15-28日,黄体形成后,在孕激素作用下,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,仍继续增厚。
3、月经期:月经周期第1-4日,随着子宫的来潮,内膜的脱落,子宫内膜处在一个最薄的状态,并且月经期间每一天的厚度也是不断变化的。
女性在月经的不同周期进行B超检查,会发现子宫内膜的薄厚是不一样的,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,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厚度8—10mm比较适宜受孕,受精卵容易着床。
如果该来月经了,子宫内膜还很薄,低于6㎜的话,一般就很难怀孕,通过临床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不够,土壤不够肥沃,撒下的种子是很难发芽成长的。
怀孕初期子宫内膜过薄,土壤过于贫瘠,受精卵在子宫内无营养供应,无法发芽生长,易枯萎或流产。
子宫内膜若在月经刚结束后超过10mm,可能是由子宫内膜的病变而引起的,如息肉样增生,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癌。由于内膜受过高雌激素水平刺激,会引起子宫内膜种种病变异常变化,进而导致不孕,建议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,在宫腔镜下诊刮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测,诊断是否发生恶变,明确病因,对症治疗。
如病理提示有不典型增生,建议病人保守或手术治疗。如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,可以在严格条件下采用有限时间内的药物保守治疗。其他类型增生过长,用药物治疗一般就可以了,但是需要长期严密随访管理,如病情未见好转或病情有恶变倾向,要手术切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